履约担保是担保人承诺被担保人在保证期间内履行一定义务的担保方式。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代履行和赔偿。在代履行方式下,担保人直接履行被担保人未履行的义务;在赔偿方式下,担保人向受益人支付赔偿金,由受益人自行履行被担保人的义务。
是否对履约担保计息,需要根据具体的担保合同约定来确定。
在以下情形下,履约担保可以计息:
合同约定计息。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履约担保计息的,按照合同约定计息。 法律规定计息。法律对特定类型履约担保明文规定计息的,按照法律规定计息。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为保证债务的履行而设定的质押担保和抵押担保,债务人逾期履行债务的,质权人或者抵押权人有权就该担保财产变卖后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并按照质押合同或者抵押合同的约定计付利息。 习惯做法或行业惯例计息。某地区或行业对履约担保的处理有统一的习惯做法或行业惯例,并约定计息的,按照习惯做法或行业惯例计息。在以下情形下,履约担保不计息:
合同约定不计息。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履约担保不计息的,按照合同约定不计息。 法律规定不计息。法律对特定类型履约担保明文规定不计息的,按照法律规定不计息。 没有约定或规定计息。担保合同中没有约定是否计息,法律也没有规定计息的,一般情况下履约担保不计息。履约担保计息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按照担保合同约定计算。担保合同中约定计息方式的,按照担保合同约定计算。 按照法律规定计算。法律对特定类型履约担保的计息方式有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计算。 按照市场利率计算。没有约定或者规定的,可以按照担保合同签订时的市场利率计算。**案例1:**
2018年6月,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万元,期限为一年,约定利息为年利率6%。为了保证甲公司按期还款,丙公司为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了履约担保。担保合同约定,如果甲公司不能按期还款,丙公司负有代履行义务。
2019年6月,甲公司到期未能还款,乙公司向丙公司主张履行担保义务。丙公司代为甲公司偿还了100万元本金和24,000元利息(100万元×6%×1)。
本案例中,履约担保的计息方式按照担保合同约定执行,即计付利息为年利率6%。
**案例2:**
2020年5月,丁某向秦某借款50万元,期限为两年,约定利息为年利率5%。为了保证丁某按期还款,冯某为丁某向秦某提供了抵押担保。抵押合同约定,如果丁某不能按期还款,秦某有权就抵押房产变卖后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并按照年利率3%计付利息。
2022年5月,丁某到期未能还款,秦某拍卖抵押房产所得价款60万元。根据抵押合同约定,秦某有权优先受偿本金50万元,并计付利息6万元(50万元×3%×2)。
本案例中,履约担保的计息方式按照抵押合同约定执行,即计付利息为年利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