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履约保函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是为确保履约方履行合同义务而出具的无条件付款承诺。
当履约保函被兑付时,收款方已获得付款,履行方的合同义务已得到保障。这时,履行方可根据合同及相关法律寻求救济,保护自身权益。
履行方在履约保函被兑付后可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若履约保函被错误或无理兑付,履行方可向受益方追究违约责任,要求其返还已兑付的款项及利息。
若履约保函被错误或无理兑付,履行方可向承担保函义务的机构(保函方)提出索赔,要求其补偿因保函兑付而遭受的损失。
在以上救济途径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履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保函无效或违反合同,并要求被告承担相应责任。
履行方在选择救济方式时,应遵循以下程序:
在履约保函被兑付后,履行方应及时向保函方和受益方提出异议,否则可能丧失救济权。
履行方应收集证据材料,证明履约保函被错误或无理兑付,如合同、履约证明、往来邮件等。
履行方可尝试与保函方和受益方协商,协商一致的方案可以避免诉讼成本。
若协商无法解决问题,履行方可寻求律师的帮助,提起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
某公司向甲公司采购货物,并向甲公司提供了履约保函作为担保。甲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以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向银行兑付了履约保函。
公司认为甲公司无理兑付保函,向银行和甲公司提出了异议。经协商未果后,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公司无充分证据证明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履约保函被错误兑付。法院判决银行返还公司已兑付的款项及利息,并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为了防止履约保函被错误或无理兑付,履行方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保函的索赔条件明确合理。 谨慎选择保函方,确保其资信良好、履约能力强。 及时履行合同义务,避免因违约导致保函被兑付。履约保函被兑付后,履行方可以通过追究受益方责任、向保函方索赔、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遵循合理程序收集证据、协商处理、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履行方可以**挽回损失。